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田野肉類供應鏈穩中求勝 |
近期國內市場豬肉價格持續上升,在一個月時間,豬肉價格上漲了30%,同比價格已達歷史新高。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價格上漲各種元素幾乎在同一時間爆發。在價格上漲的同時,市場豬肉供應略顯緊張,這為不少企業后勤供應帶來挑戰。企業后勤管理人員如何在豬肉市場緊俏的情況下,合理的保障企業后勤供應?本文將和大家探討一些答案。 在田野看來,近期豬肉上漲的因素可能有幾下幾點原因: 一、供應鏈上游產能吃緊 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國內生豬存欄量和種豬存欄量下降。廣大養殖戶“心里沒有底”,不敢貿然增加生豬存欄數量。 據農業農村部發布19年7月份生豬存欄信息,與去年同期相比,生豬存欄-32.2%,種豬存欄-31.9%。 注意一下這里的數據:32.2%和-31.9%,這個數據和豬肉價格上漲幅度幾乎是一樣的。這個數據上的巧合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應了,生豬和種豬存欄量下降,是造成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二、源頭供應環節“惜售”策略 據兩個月前田野市場調研團隊數據:市場上一條白條豬的重量在70斤-90斤左右,最近上升到了90斤-120斤左右,說明出生豬存欄時間變長了。上游養豬戶、屠宰場會也“惜售”,部分冷庫也在積極囤貨。 例如:雙匯這樣的大型肉類供應企業,也在早早的實施“囤肉”策略:雙匯上半年屠宰生豬858萬頭 囤肉72億應對下半年豬價大漲。2季度雙匯生豬屠宰量同環比均出現明顯下降,同時鮮凍肉銷量也下降明顯,但同期期貨庫存大幅上升。 三、中美貿易摩擦,對豬肉價格影響微乎其微 近期,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監測信息處處長辛國昌在人民日報上為 “中美貿易摩擦造成”豬肉價格上漲進行了辟謠:“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對我國豬肉市場供應影響微乎其微。當前豬肉價格上漲與中美經貿摩擦無關。從總量上看,10年來,我國豬肉進口量總體呈增加趨勢,但主要起到供需余缺調節作用,進口豬肉占國內豬肉產量的比重不超過3%,豬肉供應以國內生產為主” 從進口區域看,主要進口來源國較多,包括德國、西班牙、加拿大、巴西、美國、丹麥等。數據顯示,2016—2018年,我國從美國進口豬肉分別為21.55萬噸、16.57萬噸和8.57萬噸,分別占國內豬肉產量的0.4%、0.3%和0.16%。 總結下來: 物以稀為貴——我國生豬養殖規模不斷減小,生豬產能大幅減產是影響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肉類價格走向看豬肉,糧食類價格走向看大米”從以往豬肉價格上漲的歷史來看,肉類價格一旦上漲,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回落。 2019年是豬肉市場價格上浮****的一年,田野作為上海食材配送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如何幫助客戶企業,實現穩定可靠的肉類后勤供應? 一、田野市場預測機制未雨綢繆 為****程度保障田野用戶的穩定供應。田野在2009年以來,就成立了專業的市場調研預測團隊,每周都會長三角重點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實地調研。 早在去年年末,田野調研團隊,就對今年豬肉價格上漲,做了比較準確的預測,田野為穩定客戶肉類供應未雨綢繆,田野自去年以來,一直保持豬肉五倍以上的流動庫存兩倍以上穩定庫存的庫存策略,在近期收獲奇效。 二、嚴格的供應鏈上游定量策略 “無論價格怎樣上漲,無論市場上食材如何短缺,田野都必須保證用戶食材配送的按時按量” 田野一直以來,都有嚴格供應商納入體系和定量供應體系。田野和愛森、雙匯以及其他肉類上游供應商簽訂定量供應策略。無論市場肉類供應量、供應價格變化,務必保證田野穩定的上游供應。 三、廣開供應源,供應多元化” “雞蛋永遠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截止目前,田野所供應的食材超過1萬余種,僅肉類供應商數量超過20余家,涵蓋長三角、山東、湖南等5個省市地區,緊急補貨策略,就近調貨策略等等靈活多變的上游供應策略,讓田野在此次豬肉價格上漲中,仍然游刃有余。 四、“打鐵還需自身硬”——強大的硬件支撐 田野擁有10座200噸級低溫肉類冷庫,****庫存可達2000噸,保證了肉類的庫存穩定和周轉。加上穩定的上游供貨商,田野能保證所有客戶的肉類產品正常穩定供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