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信用、風控——云眾信布局供應鏈金融三要素 |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經常會有一些新概念、新名詞應運而生,像大數據、區塊鏈、互聯網金融等。11月中旬,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云出席2016外灘國際金融峰會,并在會上簡明扼要的談到了他本人對于“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的理解。 馬云表示,互聯網金融有三個必備要素:數據、信用體系和基于大數據的風控體系,如果不具備這三個要素,那么一定做不好互聯網金融。 · 首先是數據,數據的關鍵不在于渠道來源,關鍵在于其豐富度、廣度、厚度,更要有計算處理能力; · 其次要要建立一個強大的信用體系,與傳統的信用體系不同的是,該體系必須基于數據。沒有數據支撐的信用體系的建設,或者新瓶裝陳酒,或者根本就是空中樓閣; · 最后就是基于大數據的風控體系,而不是基于IT的風控體系。 今天講互聯網金融是普惠金融,其實際意義就是解決了八二理論。原來傳統經濟解決二八,金融機構只要服務好20%的大型企業、大型機構,就能夠帶動80%的成長。而普惠金融要解決的,則是八二理論,即如何讓80%沒有得到支持的中小企業、消費者獲得支持。簡單講,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差異就在于普惠20%的人還是80%的人。而螞蟻金服的核心思想是把數據風控能力、獲得數據的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與其他公司共享,去實現互聯網層面上的普惠金融。 發言的最后環節,馬云提到,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的前20年左右,基本是技術公司的角逐,大家對技術的角逐,包括對計算的技術、數據的技術、風控的技術,在各項技術發育成熟后,服務于社會鏈條各環節的公司將百花齊放,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這句古語放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極為貼切,金融機構普遍有喜大厭小,以大企業、大項目為主,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不夠,導致一直以來中小企業貸款門檻極高。誠如馬云所言,正值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的當口,新的金融模式總會給市場帶來一些變化。比如,致力于用大數據重構供應鏈信用價值體系的北京云眾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正憑借其強大的數據、信用、風控等能力,為供應鏈條上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微企業解決發展融資障礙,爭取更廣闊發展空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給互聯網金融一些時間,也許它真的可以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