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的資產端創新時代 |
資產端的創新已成為網貸平臺能否繼續生存的關鍵所在
文 《法人》特約撰稿 王姍姍 “最近發現平時經常用的幾家網貸平臺總是出現標的售罄的情況。”近日,投資者小黃如此告訴筆者。小黃從2013年起就開始通過網貸平臺來理財,先后在十幾家網貸平臺投資理財,既經歷過12%以上的高預期年化收益時代,也投資過預期年化6%左右的低收益標的。 小黃的體會并非個例,據資料顯示,網貸平臺滿標用時已從40秒/千元不斷縮減至36秒/千元,網貸平臺滿標用時不斷縮短。如此情況對投資者來講,最深刻的感受并不是收益率的下降受損,而是無標可投。 “優質資產的稀缺,本質上是網貸行業同質化競爭的結果。”金投手CEO葛林波表示。 截至2016年5月31日,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監測到的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有2094家,其中大部分經營模式都十分相似,很難體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由于優質資源的稀缺,甚至部分平臺為了增加平臺的交易量有意放松資產入駐審核標準,致使大量不良資產進入平臺,這對平臺來說無異于飲鴆止渴。 同時有專家認為,網貸行業的創新,最重要的不是在資金端,而是在于風控端或者資產端,因為優質的資產直接決定了平臺的低壞賬和低逾期,可以說資產端創新是網貸平臺未來發展空間的核心源。 供應鏈金融資產端優勢明顯 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受降息通道和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等影響的持續發酵,在經濟遇冷的當下,絕大多數企業無法承受過高的融資成本,因此優質資產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稀缺狀態。資產端的創新已成為網貸平臺能否繼續生存的關鍵所在,目前來看,供應鏈金融在網貸行業資產端的創新優勢明顯。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顯示,我國2015年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目前已經超過10萬億,預計到2020年可達近15萬億元,存量市場空間巨大。放眼過去,供應鏈金融擁有的是源源不斷的優質資產端,對網貸平臺的生存而言是稻花鄉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近年來阿里、蘇寧、國美、京東等電商巨頭都紛紛加快了供應鏈金融布局的步伐。有分析人士指出,2016 年供應鏈金融趨勢之一為爭奪優質資產。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認為,做供應鏈與互聯網金融不太一樣,供應鏈金融一定要先有資產,沒有一個好的產業邏輯和業務邏輯就不要去談金融。 其實,在這2000多家網貸平臺中,不乏依靠建材、能源、通信等供應鏈的網貸平臺。依托傳統產業鏈上的優勢,優質平臺可以整合核上下游大批中小優質合作企業,每年擁有規模數以幾十億計的優質資產包,為投資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互聯網金融信息中介服務。 在經濟低速發展的周期里,“資產荒”是金融機構普遍面臨的困境,連銀行都在尋求好的貸款企業、為穩住信貸資產質量絞盡腦汁,從而不得不集體放緩擴張規模。 而在網貸行業,能夠獲得優質資產的企業就像是抓住了行業發展的命脈,也是在優勝劣汰的洪流中有機會勝出的一類平臺。 “作為國資系平臺,金投手的基因決定了在垂直行業中擁有其他企業獲得更多優質資產的能力。我們可以圍繞股東的相關行業,利用自身的優勢尋求更多的優質資產。”金投手資產部總經理史昭麗表示,在進行資產篩選時,平臺可圍繞民生及國家政策支持的行業,再從中挑選優質的龍頭企業,例如基建、能源、航天、重工制造、通信、信息技術等行業。此舉可使平臺得以在供應鏈金融資產端方面一直保持著獨有的競爭優勢。 史昭麗表示,資金端、資產端和風控模式是金融業務的關鍵要素。以金融的視角看供應鏈金融,必須抓住金融業務的本質,才可以在變幻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領悟到核心。 資金的融通是金融業務的核心,在供應鏈金融框架下,資金端涉及資源規模和價格;資產端有關行業空間大小、行業格局及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把控力;風控端則要看基本模式、產品標準化程度、倉儲能力等。掌握了金融本質的核心,才能選出真正好標的。 網貸平臺的轉型關鍵點 相較于起步較早的混合業務網貸平臺,深耕于供應鏈金融,核心專攻某一領域的網貸平臺,能夠在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目前供應鏈金融的資產端大致有應收賬款、商業票據、銀行票據、倉單、外貿訂單幾種主要類型。 一般而言,中小企業的現金流缺口通常會發生在采購、生產和銷售三個階段。在采購階段,具有較強實力的核心企業,往往會利用自身的強勢地位,要求下游經銷商交納預付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下游企業帶來影響;在生產階段,中小企業因為庫存、價格波動等原因積壓大量存貨,占用大量流動資金,給企業造成資金周轉困難;在銷售階段,由于面對的是具有較強實力的核心企業,貸款支付一般存在賬期,這也給企業帶來流動資金短缺的風險。 網貸平臺若切入特定的某條供應鏈,即可在這三個階段對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進行授信管理,從而解決了三個階段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這三個階段就網貸平臺切入的融資模式有: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融資、預付賬款融資三種融資模式及業務流程。 史昭麗以金投手為例介紹,金投手的業務模式為保理公司應收賬款轉讓模式,即:賣方將賒銷項下的未到期應收賬款款轉讓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將應收賬款轉讓給網貸平臺的投資者,并由網貸平臺的投資者提供融資的業務模式。一般是為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融資,核心企業在整個運作中提供付款承諾,并由保理公司承諾回購。具體業務模式的操作流程是: 中小企業給核心企業供應貨物,雙方簽訂購銷合同——中小企業用應收賬款向保理公司申請融資——保理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并審查相關交易單據,核實貿易背景真實性——保理公司提供相關業務資料給網貸平臺——網貸平臺審查保理公司——網貸平臺對核心企業。借款企業進行盡職調查,風控審查——上線借款標的——投資者投資借款標的,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用于購買原材料和其他生產要素,以繼續生產——核心企業到期支付貨款到指定賬號,中小企業資金回籠,歸還借款。 “平臺在選擇核心企業時除了應重點關注企業的信用狀況是否良好、經營規模是否夠大、行業地位是否具有影響力與說服力等因素,一般以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作為核心企業的主要選擇,這樣可防止所選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和企業的道德風險等問題。”史昭麗表示,至于核心企業的中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方面,平臺可根據由核心企業提出的推薦函,以及中下游相關企業銷售數據與賬目情況,進行審核考察。 核心企業不僅可向網貸平臺推薦優質的資產項目,還可通過付款承諾、擔保、回購等條件給項目增信,這樣使得項目有了很大的風險保障。 目前時點來看,業內核心企業已經具備了相當優越的內外條件:深耕產業的根基、轉型的動機、金融變革窗口以及互聯網的極速滲透,再加上融資租賃、保理、網貸等金融工具的快速發展,為供應鏈金融敞開了資金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