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 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 |
金融是企業的血液。供應鏈金融則是金融業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又一新興的有效工具。供應鏈金融基于真實的交易數據,做到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將對單個企業的風險控制轉化為對核心企業的風控以及供應鏈整體把控。在中國金融環境新形勢下,供應鏈金融上演了一番新景象,注入了新的元素,賦予了新的定義,衍生和變幻出多種類型,為中小微企業注入了賴以生存的寶貴血液。在此環境下,北京石油交易所(以下簡稱“北油所”)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應運而生。 政策助力供應鏈金融市場,此時不舞何時舞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已被普遍看作是2016年中國經濟改革、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應對之舉,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最終需要落實到供應鏈管理優化及提升也包括供應鏈金融工具的運用。面對實體經濟一片萎縮、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哀鴻遍野,廠商、銀行、物流、供應鏈、商貿、電商、互聯網金融紛紛布局供應鏈金融。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增長模式轉換帶來的諸多問題。供應鏈金融創新的風口將逐漸從金融企業驅動,轉為金融企業與實體企業共同驅動,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特別是掌握供應鏈上下游資源的大型工業和貿易企業會加入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浪潮中。 資金缺口逾千億,市場潛力巨大 從宏觀層面來看,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目前已經超過10萬億,預計到2020年可達近15萬億,市場空間存量可觀。 從成品油市場來看,按照成品油市場在2015年國內GDP占比推算,預計五年內成品油市場的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在1.5萬億左右。再加之最近一年內油品價格劇跌,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人民幣升值擠壓利潤,用工短缺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運輸物流成本增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更趨困難。舉例來說,據粗略統計,僅山東中小企業資金缺口就將近3900億。 供應鏈金融模式多樣,北油所爭當行業翹楚 目前,國內一批行業領軍公司均開展了供應線金融業務,其中有兩家企業的模式可圈可點,一家是深圳市怡亞通(002183,買入)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是北油所。怡亞通是傳統的物流企業,深耕于大宗商品的物流行業,牢牢的掌握了該行業中的契機,通過供應鏈金融成功轉型為上市企業。而另一家北油所,則是通過長期深植于成品油現貨市場的資源經驗,通過它自己的中國石油(601857,買入) 石化商城是成品油石化品的大宗現貨交易平臺,摸清行業的脈搏,串聯起行業上下游的公司,通過供應鏈金融的手段,以應收賬款和貨物質押的模式,向迫切需要資金的優質中小企業融資。北油所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為石化行業的中小企業注入資金血液,從而激活整個鏈條,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風險,促進石油石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