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服務促進物流企業繁榮 |
一直以來,企業的發展都面臨這樣一個狀態,當您的企業發展良好的時候,銀行就會尾隨而來,希望您能從它那多貸款;而當您的企業經營困難、資金緊張的時候,銀行也會尾隨而來,不是向您借款,而是來催您早日還貸。在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下,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在香港,物流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過去的金融模式,往往導致中小物流企業在經營遇到困難、資金暫時緊張的時候,銀行不僅不雪中送炭,反而會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香港浸會大學物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史新平博士如是說。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來對中小物流企業進行授信,在企業暫時經營困難、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銀行再次授信給中小企業貸款,幫助其渡過難關呢?此次供博會研討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則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據了解,傳統的金融服務針對的都是市場的原料生產者、產品制造者、商品銷售者等產業鏈上獨立的企業,而供應鏈金融服務則可以針對產業鏈上的核心和非核心企業提出一個整體的供應鏈金融優化服務,降低融資成本。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春教授毫不掩飾對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贊賞:“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對還沒有完全建立誠信檔案的中小企業來說,將是一大福音,它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誠信機制形成較早、較好的大企業融資成本較低,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情況。”目前,我國國內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領先者——深圳發展銀行(平安銀行),更是針對國內物流業資金匱乏的情形,推出了“1+N”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先后與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和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簽署了總對總的戰略合作協議,開展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三大物流公司發揮在貨物運輸、倉儲、質物監管等方面的專長,深發展基于合作伙伴控制貨權、物流與資金流封閉運作給予企業授信支持,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性的物流金融服務。銀行與物流企業基于核心能力互利互補建立的物流金融平臺,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燃眉之急,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給廣大物流企業帶來了福音。 “1+N”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的提出,短短的一年,已經有近百家物流企業分享到了物流金融平臺的融資便利與物流增值,截止到2006年9月末,中外運、中遠物流、中儲運三家公司從中新增物流與質押監管貨值累計500億元。而深圳發展銀行關系部副總經理夏逸楠更是自豪的說,目前提供供應鏈金融資金幾千個億,不良資產不到0.4%,大大優于其它貸款。取得了供應鏈“金融——物流”平臺的雙贏,較好的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中遠物流產品物流事業部華南區域分部副總經理、廣州中遠物流公司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心總經理張逸飛進一步介紹了中遠物流基于供應鏈金融開展的“海陸倉”物流模式,供應鏈企業一旦成為中遠物流的合作對象,就可以比照“1+N”模式中中遠物流為“1”這個核心企業,其它的“N”個非供應鏈核心企業在中遠物流這個核心企業信用捆綁下,向中遠物流申請銀行的融資資格,獲得中遠的信用捆綁同意后,銀行向申請的非核心供應鏈企業發放貸款。 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姜超峰也介紹了中儲運的物流金融模式和業務,發表了“物流金融的現狀與發展”的精彩演講。而國有物流公司的另一家——中國外運集團總公司運輸管理部總經理肖星則著重從物流金融的監管上進一步暢訴了供應鏈金融管理。 香港物流協會常務副會長葉海京先生從香港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的地位暢訴了香港應該在整合“物流+金融”供應鏈管理和服務上進一步努力,以推動香港物流業的發展,促使香港成為國際物流中心。CSCMP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圓桌會議主席丁克義更是從宏觀層面上暢訴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風險探索,倡導與會的物流企業和銀行部門應當朝著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兩大系統前進,建立我國的企業征信體系和中小企業金融擔保體系,以進一步的發展我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